学生天地

Student world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天地 - 工作动态 - 正文

学生天地

警惕诈骗陷阱,守护财产安全

发布时间:2025-07-01
访问量:

七月迎来暑期,同学们或返乡、或实习、或参与社会实践,生活场景更加多元,也成为诈骗分子紧盯的目标。电信诈骗、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令人防不胜防。为避免遭受财产损失,同学们必须提高警惕,增强防诈骗意识,掌握常见诈骗类型及防范技巧。

一、常见诈骗类型及手法解析

1. 兼职刷单诈骗。诈骗分子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轻松高薪”的兼职刷单信息,承诺每完成一笔任务即可获得高额佣金。初期,会按约定支付小额佣金获取信任,随后以“任务未完成”“操作失误”等理由,要求受害人垫付大量资金,最终失联,导致受害人血本无归。

2. 冒充公检法诈骗。骗子冒充公安、检察院、法院等执法人员,通过电话、短信告知受害人涉嫌违法犯罪,要求配合调查。以“资金清查”“自证清白”为由,诱导受害人将资金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实施诈骗。

3. 网络购物诈骗。在网购过程中,诈骗分子冒充客服,以“商品缺货”“质量问题需退款”等借口,发送虚假退款链接或要求受害人提供银行卡信息、验证码,盗取资金。此外,还有虚假购物平台诈骗,以低价商品吸引消费者付款后,拒不发货或失联。

4. 虚假中奖诈骗。通过短信、邮件、社交软件发送中奖信息,称受害人中得巨额奖金或贵重奖品,但需先缴纳“手续费”“税费”等费用才能领奖。一旦受害人转账,便再无音讯。

二、筑牢防诈骗防线的实用技巧

1. 增强信息保护意识。不随意在陌生网站、APP上填写个人身份信息、银行卡号、验证码等敏感信息;不轻易连接公共场合的免费WiFi,避免个人信息被窃取。

2. 保持理性判断。面对“高回报”“低风险”的兼职、投资信息,不轻信、不冲动;对于自称公检法要求转账的电话,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牢记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网络办案,更不会要求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

3. 规范网络购物行为。选择正规电商平台购物,不点击陌生链接进行交易;遇到客服主动联系退款,通过官方平台核实信息,切勿随意提供银行卡和验证码。

4. 及时学习反诈知识。关注国家反诈中心APP、警方发布的反诈案例,了解最新诈骗手段和防范方法,提升自身反诈能力。

三、遭遇诈骗后的应急处理

若不幸遭遇诈骗,要立即停止与诈骗分子的联系,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并向学校保卫处、辅导员报告情况;尽快联系银行或支付平台,尝试冻结账户、拦截资金。

防范诈骗,人人有责。希望同学们提高警惕,擦亮双眼,识破诈骗分子的“套路”,守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让暑期生活远离诈骗阴霾。(文/黄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