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防骗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社会环境千变万化,大学生必须尽快适应环境,学会自我保护。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法制和安全防范教育活动,多知道、多了解、多掌握一些防范知识对于自己有百利而无一害。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不牟取私利;在助人为乐、奉献爱心的同时,要提高警惕性,不能轻信花言巧语;不要把自己的家庭地址等情况随便告诉陌生人,以免上当受骗发现可疑人员要及时报告,上当受骗后更要及时报案、大胆揭发,使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二、交友要谨慎,避免以感情代替理智
人的感情是主体与客体的交流,既是主观体验也是对外界的反映,本身应该包含合理的理智成分。如果只凭感情用事、一味“跟着感觉走”,往往容易上当受骗。交友最基本的原则有两条:一是择其善者而从之,真正的朋友应该建立在志同道合、高尚的道德情操基础之上,是真诚的感情交流而不是简单的利益关系,要学会了解、理解和谅解;二是严格做到“四戒”,即戒交低级下流之辈,戒交挥金如土之流,戒交吃喝嫖赌之徒,戒交游手好闲之人。与人交往要区别对待,保持应有的理智。对于熟人或朋友介绍的人,要学会“听其言,观其色,辨其行”,而不能“一是朋友,都是朋友”。对于“初相识的朋友”不要轻易“掏心窝子”,更不能言听计从、受其摆布利用。对于那些“来如风雨,去如微尘”的上门客,态度要热情、处置要小心,尽量不为他们提供单独行动的时间和空间,以避免给犯罪分子创造作案条件。
三、同学之间要相互沟通、相互帮助
在大学里,无论哪个学院、哪个专业,班集体总是校园中一个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在这个集体中,大家向往着同一个学习目标,生活和学习是统一的、同步的,同学间、师生间的友谊比什么都珍贵,因此相互间应该加强沟通、互相帮助。有些同学习惯于把个人之间的交往看作个人隐私,但必须了解,既然是交往就不存在绝对保密。有些交往关系,在自己认为适合的范围内适当透露或公开,更适合安全需要,特别是在自己觉得可能会吃亏上当时,与同学有所沟通或许就会得到一些帮助并避免受害。
四、警惕电信诈骗,建立病毒防火墙
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通信发展变化,电信诈骗的形式更加智能化、多元化、复杂化预防电信诈骗,大学生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思想上要杜绝。许多人在思想认识上,喜欢贪小便宜,所以,会在接收到中奖这样的电信电话或者是短信的时候,就觉得自己是天大的幸运,被利益冲昏了头脑,自然就会上当受骗。建议大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金钱观,不要相信什么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二)身份信息防泄。有一部分大学生喜欢在拿到快递后,拆开就随手将带有个人名字及电话的包装扔掉了,这给一些电信诈骗者提供了相当好的条件。因此,在个人身份信息或者家人信息的保密工作上,要做到防止泄露。
(三)核对真实信息。在接到了电信短信或者是电话的时候,记得一定要仔细核对真实的信息。可以利用下面的方法,打电话给当事人,问到底有没有这回事。如果当事人的电话无法接通,则可以向当事人身边的人、朋友、同事或者是其他的家人征求意见。人多力量大,自然会挡住诈骗者。
(四)树立正确态度。遇到恐吓一类的电信信息或者电话,不要惊慌,在个人没有做这些事情前,根本不必担心他们所谓的恐吓或者是法院的传票等。如果担心害怕的话,你就故意让对方向你提供证据,你把这些证据收集好,到相关的部门进行举报。
(五)要多积累知识。平时和家里人或者是身边的人一起分享一下这些诈骗的信息,把这些信息与大家共享,你也能得到一些诈骗的信息,这样,你遇到的此类情况的时候,就能做到心中有数,而不是急于上当了。
五、服从校园管理,自觉遵守校纪校规
为了加强校园管理,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规定。制度总是用来约束人们行为的,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给同学们带来一些不便;但是制度却是必不可少的,况且,绝大多数校园管理制度都是为控制闲杂人员和犯罪分子混人校园作案,以维护学生正当权益和校园秩序而制定的。因此,同学们一定要认真执行有关规定,自觉遵守校纪校规,积极支持有关部门履行管理职能,并努力发挥自己的应有作用。
总之,诈骗分子行骗的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博取信任,第二阶段是骗取财物。对于诈骗分子和受害者而言,第一阶段是最重要的,也是行骗行为表现得最突出的阶段,虽然行骗手段丰富多样,但只要树立反诈骗意识,克服一些不良心理,做到“三思而后行”,便可以做到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