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动态 > 深化校企合作新思考工作动态
深化校企合作新思考
发文:杨敏   发布时间:2018-09-25   访问量:13428

QQ图片20180925164502.jpg

努力推进校企合作,实现培养目标与岗位目标之间的无缝对接,是职业教育一直在探寻解决的问题,也是职业教育发展到今天突破瓶颈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随着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受我国教育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职业教育一度陷入低谷。进入21世纪,我国工业正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需求,成为目前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由于当前职教发展的滞后性、企业经营的逐利性等因素制约,校企合作往往流于形式。

一、推进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一)“唯学历论”对社会的影响还比较大,教育结构分布的实际情况不合理

在各地区技工奇缺,部分技工工资直逼高级白领身价,大学生、研究生到职业院校“回炉”学专业技能的热潮下,一纸高等教育文凭对社会的吸引力依旧不减。部分企业招工走进误区,为提高企业整体形象和知识文化水平,以学历论英雄;党政机关招考公职人员,学历更是最大的门槛。这样的风气,导致家长、学生片面追捧一纸文凭,只求进高中、大学就读,而忽略了对就业形势和自我发展的正确认识。

本地职业学校在各种情况制约下发展相对滞后,职教目标难以真正实现。学校基础设施、实习实训设备无法紧跟社会发展需求,教育教学质量无法与企业需求接轨,职后阶段企业、学生心理都产生落差。职业教育还无法满足学生对自身塑造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二)企业期待本土人才精英化,但参与职教动力不足

校企合作是职校取得突破性发展的关键之举,而人力资源是企业赖以竞争最重要的筹码。据调查显示,民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已经成为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而民企对人才的需求,集中在四个层面:高素质的高层管理型人才、产品开发及技术创新人才、一般技术工人、一般熟练工人。当企业发展到成熟时期,开发及技术创新人才、高层管理型人才都将成为诸多民企更上一层楼的瓶颈。从本地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城市虽在高速发展,但对高级人才吸引力依旧不足,人才引进却较为困难。据统计,近五年来,本地引进高技能人才主要集中在大型企业,中小企业人才需求难以解决。

(三)学校抢抓机遇求发展,却势单力薄举步维艰

面对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即便是有实力的职业院校也无法实现教育成果与企业需求的接轨,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配合企业人才长期培养机制的实现。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潮流中,本地区职业教育也及时调整战略,积极向企业靠拢:根据企业需求设置专业、与合作企业签订定向委培合约、聘请企业技能人才作为职校教师等。力图跟进企业发展需求,实现职业教育的价值所在,但终因师资缺乏、设备不全、教育滞后等多方因素制约,无法满足企业对专业技能的动态需求。

二、关于深入推进校企合作的建议    

校企合作只是形式,职业教育最终关注的还是教育成效和人才质量。学校希望的是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合格的企业所需人才;企业参与的目的,则在于选拔出优秀的能助推企业发展的人才;政府也需要这双方的合作,实现社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目前职业教育过程中学校、企业、政府三者之间主要是两两沟通,而现实需要通过协调,形成学校、企业、政府三方在职业教育中长期而稳定的“铁三角”关系。

(一)政府要加强引导,全力扶持

几年来,中央政府积极倡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的职业教育发展方针,并制定了系列相关文件政策,推动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特殊性和紧迫性需求,政府要加强引导,大胆宏观调控,并从财政和具体政策上积极推动校企合作才是促进这一方针实现的关键力量。

1、办学经费上要给予支持。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部分职业院校只能享受一定额度的财政拨款,其经费主要是自收自支,就学校生存来说基本满足,但要扩大发展,则严重不足,这也是大多数同类院校发展的尴尬现状。因此,政府对于职业教育办学的必要经费应该予以足额保证。

2、政策上要有所倾斜。政策是宏观指导,能加速推进校企合作的进程,国家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就多次向职业教育倾斜政策,地方政府的有力推动才更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1)借助行政力量整合职教资源。对于实力较弱的职业院校可以通过协调进行合并,整合教育资源;根据不同职校发展的情况,支持学校做好优势专业、巩固特色专业、做出品牌专业,实现实习设备、师资力量的最优化;推动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合理布局,避免部分职业院校贪多求全而忽视质量的畸形培养模式,使职业院校走合理有序、良性共存的发展之路。

2)通过行政手段规范职教市场。要强调规范招生秩序,严禁有偿招生。而实际是此类情况屡禁不止。在信息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学生和家长成为被鱼肉的对象,而公办学校在严格遵守要求的同时却面临生源的大量流失。所以政府要通过行政手段规范职业教育招生市场,尤其是对用贿赂等方式违法招生、欺骗性掠夺本地生源的行为要严厉打击;主管部门要通过媒体权威发布招生单位资格条件,提高社会公信度,为职业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3)利用政策法规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政策上给予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一定的倾斜,例如对积极参与合作的企业可以减免教育附加税;推动高技能人才培训长效机制和定期评比表彰机制,并对取得相应职业资格的人员、优秀拔尖人才给与培训补贴和奖励;对积极参加校企合作并有所为的企业优先评级、冠名,优先享受政府提供的政策、补贴支持,可优先挑选学校毕业生;在企业人才准入方面,制定职业资格准入规定,提高职业资格证书和实际操作能力在企业和社会中的认可度。

4)加强地方政府导向和宏观预测的指导性。政府要借助行政力量推动教育结构的快速调整,并积极宣传职业教育,为职业教育发展推波助澜。要加强宏观预测,使校企合作不仅满足企业当前的需要,还要满足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这是解决毕业生出路、满足社会需求变化的不可忽视的大问题。通过大力开展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计划”、实施职业教育建设“工程”,并切实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良好氛围。

总而言之,职业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校企合作不单是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不单是教学与生产实践的合作,它是一种教育、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合作行为,是面向社会、着眼未来、服务经济的重要手段。科教兴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政府必须站定主导地位,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调节、规范和推动,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支持,创造条件。

(三) 学校要主动出击,全面改革

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的行为主体还在学校,学校为要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校企合作的实现创造良好的条件。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已经迫不及待,学校在历史的机遇面前要敢于改革。

1、改革专业设置,发展品牌专业。面对发展过程中资金、设备、师资等方面的不足,学校不要盲目开设专业,要根据就业形势,整合现有资源,发展优势专业。

2、加强课程建设,加强教学研究。熟练的技能操作,才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所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在教学内容上,学校要联合企业,共同开展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研究课程内容,制定课程标准和教学方案,实时更新教学内容,紧跟时代发展,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教学实践上,突出职业教育对技能操作要求高的特点,加大实习操作课比例。德国的“双元制”合作模式中,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只要求懂个大概,他们每周5天中有4天都在企业实习操练,大量的实际操作使学生毕业就能熟练上岗,这才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所在。

3、加大师资引入,优化师资结构。一方面要取得政府的支持,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加快从高等院校引进人才的速度,更新本地职业教育师资血液;另一方面要规范与企业之间的师资培养合作,专职教师在技能上要与时俱进,聘用高技能人才也要不断地通过培训增加理论知识体系,实现专职教师与聘用高级技能人才并进的局面。

4、注重组织协调,推进合作进程。学校要建立专职负责校企合作的部门,一方面将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作为学校发展的重点来抓,负责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及时了解企业需求,协调校企合作进程中的有关问题,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将合作过程中无法自身处理的有关问题进行整理,分析,报告给政府相关部门,以便政府部门进行协调。

总之,学校作为目前教育的主体,要敢于改革,实现自身素质上的改头换面,以便更好地与政府沟通,客观地提出发展过程中的难处,同时也为企业参与建立良好的基础环境,以良好的面貌,迎接校企合作新局面的到来。

(四)企业要提高认识,积极参与

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为企业培养合格所需人才。所以,职教首先受益者还是在企业。在德国,企业就是职业教育的主体。德国特色的“双元制”职教模式中,德国的企业承担了职业教育的大部分经费和主要责任,甚至包括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部分大企业还自己直接操办职校。很多学校在一周里,学生只有一天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其他四天在企业实习,能够习得大量的实践操作经验。这种模式的职业教育,为德国培养出了大量技能熟练的人员,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企业的需求。可以说,德国的这一教育模式是相当成功的。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正处于瓶颈期和改革期,暂时不可能完全做到以企业为主体,但是,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为企业培养人才,企业要逐步形成是未来主体的意识,通过有效方式,建立与学校的长期合作机制。

1、树立与学校起长期合作的意识。从长远利益出发,将校企合作作为企业发展长期规划的一部分,积极参与办学,在共建共享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经费扶持,为学校提供实训设备,利用自身优势整合高技能人才资源为职教提供师资等,为职业教育发展出谋出力。

2、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从自身技术更新和学校教学需求出发,成立专门的研究部门,实时给学校教学提供最新的教学材料和高技术教学人才。

     3、逐步推进“企业办学模式”。企业自主办学或政府将原有学校划归企业来管理的产学结合的校企合作。事实上,很多中等专业学校,大都是这种模式,职业学校完全可以在次基础上进行制度、组织和机制上的完善和创新。此外,还可以考虑校企股份合作模式。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学校和企业以股份制形式进行校企合作,企业以设施、场地、技术、师资等多种形式向中职院校注入股份,企业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办学全过程,共享办学效益。

三、结束语

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的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的腾飞更是急切呼唤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呼唤校企合作的无缝对接,满足社会人才需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者:朱绪斌)


Copyrigh t ©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江西南昌 新溪桥东一路219号
邮编:330024 电话/传真:0791-88490764 招生咨询:0791-88448942 电子邮箱:2789810946@qq.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赣ICP备2022006732号-1 赣公网安备 36010402000346号